成为自己的心理专家
1220日,为期一天的班主任焦点工作坊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然而它泛起的涟漪,连日来却持续在老师们的心头荡漾。
“在案例中体会高大上的概念;在游戏中感受别样的思维;在互动中领悟微妙的改变!喜欢这种低调、奢华有内涵的工作坊,期待下次活动。”——赵老师
“当教师为父母双重角色的自己似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感谢张老师的焦点工作坊这场及时雨,让不时焦虑的沙漠渐变绿洲!”——林老师
“接触焦点,我才发现很多问题不是问题,很多烦恼更是自寻烦恼,既是理论也是经验,让人成为管理的智者,生活的强者。”——胡老师
“我想继续做焦点的‘托’。”——高老师
焦点到底是什么?何以参加过工作坊的老师100%表示愿意继续深入学习?
让我们一起走进职业的焦点“托”——张旻瑛老师的工作坊现场,领略焦点的魅力。
 
让人豁然开朗的焦点理念和思维模式
“焦点精神强调:事出并非定有因;‘问题症状’有时也具有正向功能;来访者是他自己问题的专家;从正向意义出发;滚雪球效应;找到例外,解决就在其中等理念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从此问题也就不再是问题了,原来天堂是自己创造的!”这是李老师的体会,但相信这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感受!
张老师通过一个个详实而生动的案例,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诠释了这些理念的深刻含义。透过这些案例,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无论面对成人、孩子,甚至是小偷,都怀着一个尊重、爱并信任的咨询师;也深刻地体会到焦点“目标-资源-一小步”这一思维模式的神奇之处。 更欣喜的是,这些理念并不是天外来客,而是似曾相识地存在于我们已有的思维和习惯中,只是不那么系统。
如果我们能从习惯的问题解决思维模式跳脱出来,运用焦点解决的思维模式,那么身为老师,我们将大大减轻负担——因为,我们不再那么容易陷入问题带来的烦恼,也会大大减少找原因的时间,也就不必因问题的原因不可改变而焦虑和无助了。
老师们的分享也让我们更加确信“每个人是自己问题的专家”,你看,同样的学习,每个人却在不同的应用领域有了自己的深切感悟。
“感谢组织这样针对性的培训,在班级管理和师生沟通中有了不同的思维模式,逐渐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受益匪浅。”——金老师
“平常努力去搜寻问题解决的方法,有时变得苦闷。接触焦点后,更明确不是我们去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而是我自己有没有耐心恒心去让他明白他自己如何寻找通道。反观我们自己管理中的焦虑,贴近被管理者去思考,会变得豁然开朗,心情也会好些。虽然问题还会一次次出现。”——李老师
“我为什么只盯着女儿的一个缺点在那儿焦虑呢?我找啊找,其实,女儿的优点还蛮多的,这样一想,释然了很多……微笑着去对待女儿的成长吧,两个个案中这么糟糕的情况都有改善的余地,而我的孩子才刚刚开始成长……”
四两拨千斤的焦点沟通技术
视频案例的分享,让我们领略了焦点提问的神奇。原本让人心情沉重的“问题学生”,在专家短短几句话的询问中,开启了心门,思路越理越顺,信心越讲越足!这就是焦点“奇迹提问”的魅力!哪位老师,不希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帮孩子们找到努力的方向,拥有行动的动力呢?
还有赞美技术,也让老师们感叹原来赞美也有这么多讲究。不仅要真诚,还要具体。“从专业的高度去运用赞美,感觉更得心应手了!”这是来自陈老师的反馈。显然平时她就是一个善于欣赏和表达赞美的老师。而对有的老师来说,突然发现一个以往从未重视过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回应他人的赞美?原来,坦然而喜悦地接受他人的赞美,并不容易!
可是赞美的过程,真的让人切身地体会到“被看见,被珍惜,被认可”的美好!
“我现在先学会了一点:每一天在班里发现学生中的一个优点,每一天寻找儿子身上的一个闪光点,并且适时的赞美,不知不觉中自己的心情变美丽了,孩子们也更可爱了。”这是来自郑老师的分享。
践行焦点理念,期待小改变引发大改变
如果一个理论很难懂,而且缺乏操作性,那么再好可能也会被束之高阁。可是焦点,真是又易学又实用!章老师说,“小改变引发大改变,从正向的意义出发。这几天试着用焦点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了!”吴老师说:“认识到焦点解决与问题模式的差异,尝试转变观念,从发现学生优点,鼓励辐射去做学生工作。”
难怪张老师结束工作坊以后最大的感慨是:“不愧是重点中学的老师,学习力杠杠的!”是啊!一个智慧(想法)与另几个智慧(想法)交换,得到的将是几何数的增长智慧!
让我们用吴老师的分享来结束本文:
“焦点里提到的每一点感觉都是非常受益的,需要慢慢咀嚼,慢慢体会,不断践行!有效继续,无效求变,期待着,小改变引发大改变!”
注:焦点解决短程咨询技术是近年来形成并在世界范围迅速崛起的一个后现代心理学流派。它强调如何解决问题,而非发现问题原因;以正向的、朝向未来的、朝向目标的积极态度促使改变的发生。这种建构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式以及贴近生活的沟通方式非常适合广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能帮助自己调整心态,建立各种良好的关系,构建出对现状问题的另一全新视角。